“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一直是所有个人、国家以及关乎人类存亡的问题。“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试看正在发生的“猪肉慌”,猪肉不仅成了股市调整的题材新宠,也带动了鱼肉蛋类替代品的价格上涨,最终拉高了物价指数,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假象。猪肉身价的这种变化,如同几十年前“多收了三五斗”的情形一样。不禁要问:难道人现在对农副产品的供求变化还这么滞后、迟钝与被动吗?

显然不应该。因为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智慧决策时代”,早都流行“算法经济”了。这说明人们还没有及时概括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新型理论,结果让“猪肉”成了“漏网之鱼”。其实,所有农副产品的生产,都到了可以共享“科学智慧经济模式”的程度。这个模式,便是基于“域富论”的“TAF(A指农业)域”模式。这个模式将农粮看做一个基于自然和社会的“双层技术系统”。

一旦如此,人们自然会问,“农粮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从而推出解决粮农问题的目标。农粮问题,似乎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目标的制定加以简化。为此我们提出全国乃至于全球农粮问题解决目标的“12字”倡议:“公正、公平、安全;充足、有效、文明”。其中,所谓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可以是权利、品质、充足性。所有有效,指的是生产力的问题。所谓文明,大致指的是“不杀生”。

农粮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系统问题,因而农粮安全问题不能仅仅站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上,否则就会出现治理效率的低下问题。农粮问题的技术系统性,表明农粮问题的根本是要将农粮问题放在是一个整体的全要素融合的市场层面上来看;同时,这个市场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市场,而应当是一个全球市场。人类要获得粮农的“制市权”,才能事半功倍地彻底解决“农粮问题”。

“制市权”的核心内容是要解决农粮的关键困境,包括比如:农民的市场能力问题,农品的安全性问题,农品改良问题等等。这需要将与农业有关的所有的产业节点进行无遗漏地整合。这些节点有人才培养、农品创新、农品创业、工匠守业等。只有形成前后无遗漏链接的闭环态,才会形成一个具有“消化功能的系统”。才能产生“以销定产”的精准营销,才能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品创新机制。

金融要素是“制市权”的调控器。金融能力强了,“调控器”的威力就巨大,就会为农品发展提供杠杆功能。比如,充分利用衍生品、保险、劣后等金融工具创新,就可以消除农业本身所存在的风险缺陷。比如,农业股权,可以形成异地生产的功能来解决土地静止性硬约束,解除国家土地用途瓶颈。再比如,开发“TAF域数字货币”,有利于消除信用货币的道德风险,切实通过“产业货币”加快人类货币的进化过程。

信息技术要素则是“制市权”的控制器。如同大脑是所有行为的控制器一样,信息技术是所有农品产业交易及其相关金融交易的控制工具。信息技术为农品、“农品主”即人的指标体系提供充足有效的评测手段。其中互联互通技术让农业这个“不动业”在信息层面先动起来。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使农业决策科学起来。区块链技术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农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AI则可以使农业无人化、工厂化等等。

“TAF域机制”可以促使农品智慧起来。农品污染型生产比如使用草甘膦、有害转基因种子,看似占了别人的便宜,看似控制了别国的农品市场,但这种以邻为壑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超系统的崩塌,反过来崩塌了系统本身。因而是愚蠢的,不智慧的。真正的大聪明是构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做大市场的福利。使人们始终保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有利于持久繁荣的行为前提。

尽管“TAF域”市场,具有拒绝次品人次品物入市的权利,但是野蛮的违法犯罪却可能是道德所阻挡不了的。没有公正就没有公平,应当构建小则基于国家,大则着眼于全球的司法共识,形成对农品道德败坏的行为和物体的正负夹击,产生有效的“农品道德孵化功能”。世界粮农组织可以发挥存量“基础设施”的功能,各国也可以先行构建农品“TAF道德根据地”,也可以先有不同的农品分支形成根据地,最后集成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