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2月11日中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敖站长,我的花菜叶上长斑了,是不是发病了。”“别着急,我马上过来看看。”新年上班第一天,本该是午餐时间,海盐县经作(蚕业)站站长敖成光却顾不上吃饭,匆匆喝了一口杯中的茶水,便“哼哧哼哧”冒雨来到了位于望海街道的香禾家庭农场。

一进农场,敖成光便仔细观察花菜的长势及大棚情况,并耐心向农场主伍运兴教授了蔬菜的防病技巧。“近期天气反常雨水多,记得多给大棚通风、常排水。”

“这些天真的一直很担心。”听完敖成光的“诊断”,伍运兴久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希望今年能卖个好价钱”。作为田野里的“新生代”,80后伍运兴和妻子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回村承包140亩左右土地,开办家庭农场,种植车厘子、果蔬等。

眼下,海盐的乡村引来了一群像伍运兴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为80后、90后,离开繁华都市选择归乡还家,在田间地头写下自己的创业史。“他们中很多都属于农业‘门外汉’,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创业初期失败率很高。但我们更希望这些年轻人能成功,为农业注入新活力。”敖成光如实说道。

“新生代”想创业,“老专家”来帮忙。为把这批新人才培育成现代农业未来的“掌门人”,海盐县农经局创新推出“农业帮帮团”,聘请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技与电商专家作为创业导师、经营顾问和服务专家,通过“农技110”24小时直通车、建立“百名干部联百农”等方式,提供技术指导、惠农政策宣讲、项目申报实施等一系列服务。

“多亏了‘农业帮帮团’,我才能顺利拿到项目补助金。”见到海盐沐阳农场的农场主沈碧波时,他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三年前,他毅然辞去在科技公司的安稳工作,回村当起现代农民,试水“稻虾混养”新模式。

农业做得好不好,基础设施很关键。“大学生创业有补助,可以申请项目领补贴。”海盐县农经局水产站站长杨卫明常常“光顾”沐阳农场,在他的帮助下,沈碧波不久前成功申请到了一笔资金补助,他打算用来硬化农场道路、添置专业设备及完善监控系统。

创业遇难题,心中不再慌。“‘农业帮帮团’已与全县100多名年轻的农创客结对,培育了十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海盐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农业帮帮团”共有128人,累计解决问题、困难将近1000个,海盐农业的新生力量正在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