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滨州市滨城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积极开展一系列形式的渔业科技培训工程,科学谋划培训人员、规模、形式和内容,破解了培训方法和手段单一、培训技术与渔民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为渔业发展注入了“智力基因”,提升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精准培训与渔民需求相结合
在今年培训工作开始前通过需求调查摸清群众的培训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全年的培训方向和具体的培训内容,如关键技术培训、基层体系培训、项目建设培训、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特种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培训、规范用药培训、鱼塘管理培训、渔病精准测报培训等等,开展精准培训。根据受训对象专业方向和技术层次的不同,将精准培训进一步细化分成“点对点”培训和高层次培训。“点对点”培训即是针对受训人员需求,深入池边地头开展“一对一”培训指导、“手把手”操作实践、“面对面”解决问题的培训模式。高层次培训即是着重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和高校开展系统培训,具有授课教师专业化、培训班次精品化、培训内容前沿化等特点,既能满足部分学员对前沿内容的需求,又能提高受训学员的创新能力,带动了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渔业新旧动能的转化。
二、因地制宜与因季制宜相结合
根据渔业养殖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养殖模式其养殖管理方法差异较大。在渔民培训工作中,注重了及时根据季节性特点和养殖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渔民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了每个阶段的渔民培训工作。在冬季,培训侧重了养殖池塘的清塘要点以及结冰和雪后的管理技术措施等内容;在多雨季节,培训则侧重了应对多雨灾害天气的技术防控措施等方面内容;在高温季节,培训以着重做好安全生产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为主要内容;在收获季节,培训内容以多向养殖户提供及时的渔情信息、帮助养殖户获取市场主动性为主。
三、坐诊式诊断与巡诊式指导相结合
在渔业生产关键时节,组织开展集中活动,组织进行针对性培训,聘请国内院校和科学研究院的水产养殖专家、教授对我区当前的形势、养殖情况等进行把脉诊断,为渔民排忧解难、指明方向。同时,组织渔技人员、当地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中具有丰富养殖经验、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奉献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的人员,携带着便携式检测仪器,在养殖区进行巡逻式指导。巡诊指导的地点、内容和方式不固定,巡诊人员走到哪就把技术和服务带到哪,相当于流动的课堂+实验室。巡诊人员对巡诊范围内的水质和病害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与当地渔民沟通交流,并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养殖做好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种巡诊式指导既能节约广大养殖户的时间,又能高效的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能很好的解决培训时间与渔民劳作时间冲突的问题。
四、注重传统培训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
传统的培训方式具有师生互动性强、授课内容和方式随机应变等优势,但又同时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覆盖面小。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培训载体,能有效的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但也存在网络内容水平参差不齐、真假知识混杂等问题。因此,选择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水平高、可靠性强的互联网平台作为渔民培训载体尤为重要。例如,近年来我区针对水产养殖推广的开通了渔业通平台。渔民下载手机客户端,注册成功后就可以免费的使用渔业通平台上的各种服务功能。渔民通过渔业通平台的“渔业120”、“自助诊断”等功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客户端对鱼病、虾病进行诊断,并通过渔业通里提供的专家热线求助于省、市、县的水产专家。此外,渔民还可以通过渔业通的“技术推广”、“市场动态”等获取水产养殖科学有效的养殖技术和最新的渔业市场行情。在进行传统的渔民培训的同时,向广大渔民讲授如何正确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通过将传统培训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提高渔民自学能力、增加渔民的学习途径,取得了更好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