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以来,威海市全力推动畜牧业保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2016年7月-2017年9月底,威海市共承保能繁母猪4.55万头,育肥猪65.04万头,收缴保费2223.92万元,同比增幅209.73%,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保险共保体运作模式

2016年3月,经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保险协会共同确定,实行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共保体运作模式,改变过去由多家保险公司负责一个区市或几个区市的运作模式,实现多家公司联结为一个整体,共同对外宣传,共同对外承保,共同对外理赔,共同承担相关费用,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这在威海市是首次,在全省是创新。实行共保体最大的好处是避免竞争,形成合力,有利于实现最大承保覆盖率,以及可以打破区市限制,实现对集团公司的集中统一投保。从运行一年多的时间看,效果不错,增幅明显。

二、全面开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

畜牧业政策性保险是一项强牧惠民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畜牧主管部门全力支持保险公司干好了这项工作。各区市成立了保险领导小组、理赔勘验小组和核查小组三个小组,全力做好保险宣传、承保数量核实、承保公示、查勘理赔、督导检查等工作。充分发挥了乡镇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对本辖区内养殖场户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摸清养殖数量,确保做到应保尽保。把政策性保险工作纳入了乡镇基层站的考核,定期通报。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共保体制定了相关工作职责、方案,细化承保、理赔工作流程,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保费补贴,全面落实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政策。

三、加快推进畜牧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今年上半年,威海市畜禽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信息平台经过畜牧部门和中华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已研发成功在文登区投入使用。这是一个把生猪养殖场户存出栏基本信息、病死畜禽死亡信息、运输轨迹、无害化处理信息、预警信息等有机结合、便于保险勘验理赔的智能化信息系统,是一套数据、三个部门(畜牧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共用的管理平台,是实现联动机制的最有效途径。从目前文登试点的情况看,这个信息平台是非常管用的,可以说在国内是走在前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用移动APP、GIS地理信息系统、语音呼叫中心、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技术手段,对全市范围内的养殖场(户)、收集运输车等信息进行定位,在线监管监督病死畜禽从收集、调运、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畜禽无害化收集及处理的全程跟踪和监管。二是收集人员一人多职,承担着数量核对、勘验等责任,现场用手机拍照,并将照片、电子表格(含畜禽品种、存出栏、数量、大小、是否保险等内容)上传到无害化处理厂、畜牧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实现了信息资源三方共享,特别是对保险公司来说,不用现场勘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真正实现了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的联动,实现了资源集约节约。三是设置了两个预警点,一个是高死亡率预警,当死亡率(以猪为例)超过10%的时候,就要到现场查查是否没有应保尽保,是否出现了大的疫情;一个是低死亡率预警,当死亡率低于3%,就要查查是否是无害化处理数量不够,是否自行掩埋或自行销售等等。这样就实现了更有效的管理,明显降低了监管风险。

目前,威海市正在和中华保险公司对该监管平台进一步优化,一是对现场照片实现“脸谱化”,就是通过软件实现拍照自动确定生成病死动物(主要是猪)的数量、大小信息,然后上传。二是把养殖场户有关诚信方面的内容加进入,建立养殖场户诚信系统,为开辟运用保险保证贷款、解决养殖场户贷款难提供便利化服务,推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