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质量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目前正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绿色农业作为质量兴农战略的具体实践,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生态振兴、产业兴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一脉相承。

我省绿色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耕地质量下降;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绿色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绿色农产品加工度较低、产业链较短,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亟待解决。一方面工业和生活污水向农业排放转移以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造成农村水体、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对于粮食高产的追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二是耕地质量下降。2016年,中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监测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北黑区面积共63158平方公里,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20153平方公里,约占监测土地总面积的32%。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多,会加剧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黑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的发展极为不利。

绿色有机农业认证体系和监管系统不完善。近年来黑龙江省正不断加强绿色有机农业认证的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省2016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企业数量增长达11.78%,产品数量增长约为9.84%。我省农业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到7600万亩,产量超过4000万吨。但由于缺少对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后续监管机制,后续的加工、销售、流通环节没有形成综合的管理标准,制约了绿色农业产业化。

绿色农业产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绿色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尽管我省农业绿色有机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与总体相比,绿色农业规模仍然偏小且生产基地较为分散,绿色农业发展的成本仍较高,没有形成集约化的规模经营。绿色农业企业存在生产基地分散、产量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且无法形成品牌带动效应,造成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我省大部分绿色农业企业创收能力较弱。二是绿色农产品加工度较低,产业链较短,缺乏市场竞争力。我省绿色农产品多是初级加工,经过二次以上的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所以产品附加值低。并且,目前我省绿色农业产业链不完整,后续的加工、销售、流通环节建设还不成熟,没有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推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改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就要坚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改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排放设施,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能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黑龙江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对城郊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监测,通过强化法律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管,严禁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除此之外,全面推进农业“三减”,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到2020年,我省化肥亩均施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2%;除草剂用量减幅达到2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5%。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一是要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政府应加大对新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结合农业多元经营主体的创新功能,加快新型有机肥、生物肥,低毒、环保型农药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等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出台相关政策对绿色农业企业进行扶持,保证多元主体的技术创新动力。二是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政府和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要重视新技术研发后的应用与推广环节。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农业技术生产示范基地进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扩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规模。

转变农业耕作方式以及经营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耕地轮作制度,开设轮作试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轮作方式与合理的轮作作物组合,实现耕地的用养结合,着力于恢复和提升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并且定期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保证耕地质量,推进生态农田高标准建设。在改变耕作模式的基础上,推进绿色农业规模经营,从而降低发展绿色农业所需成本,实现新品种、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

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首先,政府要制定完善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为打造真正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提供生产标准,为黑龙江省实施绿色品牌农业战略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对绿色、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监督,通过政府抽查、审核、监督,进一步确保认证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最后,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系统,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各环节对生产主体、加工企业、物流主体进行监督与跟踪,为绿色农业提供安全、质量保障。

加快龙江绿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绿色兴农战略,发展龙江绿色品牌,培育、扶持绿色品牌主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为绿色农业主体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全方位扶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入绿色农业领域,利用企业的创新特点为绿色农业的产业化注入新动能。同时,加快绿色农业品牌化建设,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做好绿色农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品牌特色与价值,提高品牌认知度,全方位、多元化地拓宽市场。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编后话

进入新时代,大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需求,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天赋异禀的黑龙江农产品素以品质优良、有机安全著称,绿色食品已成为黑龙江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就是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的方式向绿色高效方式转变。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与吸引力,建立起龙江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和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质量保障和国际影响力的龙江绿色农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