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谷县山西农谷番茄小镇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师傅正在对智能温室大棚的主骨架进行安装。今年3季度,这个亚洲最大的智能温室大棚将投入使用。
项目公司总经理张洪介绍:“系统控制有补光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系统还有遮阳系统,将近10项。通过集成电脑控制形成远程控制,这个智能温室大棚是不受外界气候影响的。”。
麦田里,植保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喷药;温室大棚的光线能自动调整;果蔬需要快速生长时光线直射,需要慢生长时则可斜射;扫二维码就能查到农产品的种子来源、施肥、用药情况……这不是未来,这是山西已经实现了的智慧农业一个缩影。
种地可以更轻松
安装了高清摄像头的滑轨连接起几条高达4米的铁桩,摄像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实现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测,可视范围达到120米……这是万荣县“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内安装的一套设备。通过网络信号传输,果农可以从电脑或手机上清晰地监测到每棵果树从开花、结果到成熟的全过程。
在万荣县汉薛镇南景村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除了高清摄像头,还建有包括气象站在内的各类监测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基地的土壤湿度、温度、风速、雨量等信息,并生成数据传输到县政务大厅监控中心。果农只要下载安装“智慧农业”电脑软件或手机APP,坐在家里就能随时了解果园情况,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科学管理、精细化作业。
该示范基地的果农李根柱深有感触:“以前,我们判断土壤湿度全凭经验,不知道果树到底缺不缺水、缺多少水,后来运用了一套现代化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数据科学浇水,有针对性地控制浇水量,一年在浇地费用上就可节省40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对“智慧农业”的前景非常看好。
同样,在山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智慧动监”信息平台大屏幕上,养殖户的信息、养殖种类、当前存栏量等数据以及附近兽医的情况登记也是样样齐全。有了“互联网+”,“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真真切切“看得到”的数据。对于消费者而言,农产品和畜产品变得愈发“透明”是一个福音。
农业可以更智慧
“订牛奶可以看到养殖场及储运过程;买肉可以清楚是谁养的、谁屠宰的;一个人可以种一万亩地,病虫害可使用无人机组合生物传感器及影像处理提前感知;可通过机器人采摘水果,并分类包装,比目前的机器分选增加20%收入;水肥一体化由于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节水可达50%以上……”
不仅传统的农产品借助智慧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服务对象也从不确定的单个网民,发展为新兴农业主体。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农民在保有土地的基础上,成为产业化工人。
位于定襄县的山西聚宏恒种植专业社联合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联合社不仅将农户聚集起来,实现了统一订单生产、全年供应,而且还按照合作社成员入股比例,将盈余总额的60%对入股农户进行盈余返还,真正带动了农民共同致富。
“我们为什么搞智慧农业?就是为了把市民菜篮子的核心问题解决在本地。”联合社理事长王补红坦言。长期以来农产品产销衔接中损失严重,仅果蔬类的腐损率就在20%-30%之间,每年损失在千亿元以上。如果能种植在本地,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杜绝了市场上为实现长途保鲜而采用的化学手段。
在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加速形成,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毫无疑问,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方向。
资源整合更有效
近几年,得益于电商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不少原本处于偏远农村的特色产品逐渐进入城市百姓餐桌。山西省乐村淘农村电商平台,采用线上线下O2O模式,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生态系统,农民实现增产创收、致富脱贫。
一些高科技公司也积极投身“三农”领域。在运城市盐湖区瓦屋农业科技智能植保无人机的生产线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组装,这架承担果树类作业的智能植保无人机,拥有先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智能手持终端、雷达感知系统和云端数据管理平台,可以让果树类保植作业更加智能和高效。
做为拥有全国唯一的智慧农业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李富忠是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博导之一。以此为平台,农大参与发起了国家智慧农业联盟,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同时参与发起山西省大数据发展联盟。
软件学院还在参与我省的“农谷”软件平台建设,依托自主研发的山西农业大数据中心进行智慧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核心大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分析,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科学研究和我省智慧农业完整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
对于智慧农业,李富忠及许多专家都寄予了期待:未来,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与市场流通、消费环节高度相关,高品质、低成本、无公害、有保障、城乡互动的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圈会逐渐形成,农业发展靠“智”而非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