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饲喂机的运行下,混合着牧草的生态饲料循着喂食管道投入猪舍,猪粪从漏缝板排入堆肥区……今天,在屯昌县新兴镇土锡村的屯昌天之虹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之虹)生产基地里,一条生态农业链条正悄然有序地循环运作着。
“这链条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 天之虹副总经理、厂区负责人韦国敢表示,基地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设施,发展立体种养业,建成“猪-肥-热作”“猪-沼-电”等生态循环模式。
单就猪粪便的循环利用而言,便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堆肥区放入生物菌,直接将干粪发酵为生态有机肥;二是让猪粪中的液体通过堆肥区的沟渠排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处理用作液面肥和发电燃料。
肥料经过科学配比后,可用于种植瓜果、牧草等作物。种出来的作物可添入喂猪的生态饲料。而猪粪所产生的沼气经过处理,可供应基地和周边村庄生活生产用电。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难闻的异味和污染物,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同时,我们还计划建以休闲农业为主的生态农庄,让村民吃上‘旅游饭’。”韦国敢说。
韦国敢算了一笔账,按理想状况而言,利用生态循环模式养猪,每头猪在半年的出栏期内可产生100元的有机肥料,节省80元至100元的饲料成本。目前基地的年出栏量为2.5万头猪,换言之,可产生250万元的肥料效益,节约至少200万元喂养成本。此外,基地一年至少可利用沼气发电节省约12万元。
在屯昌,像天之虹这样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区并非个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近年来,作为农业县,屯昌意识到传统农畜业中存在的生产粗放、研制污染、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已成为保护环境和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瓶颈,必须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
屯昌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不仅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和基地,还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基地、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屯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等项目,进一步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让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为农民增收的“黄金链”。
(本报屯城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