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体系怎么建,今后谁来种地?家庭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效率,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谁来种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是代替农民
“我们村除了老人、孩子,就是身体有病的,留守在家的‘老两口’是种地的主力,年轻人都不愿种地。”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合作社理事长阙兴国说,2013年村里成立合作社,518户村民土地入股,抱团发展,共担风险。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好结构调整“组合拳”;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用现代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从实践看,没有哪种模式能包打天下,各类主体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各司其职。龙头企业负责定标准、跑市场,合作社负责社会化服务,农户负责田间生产。要注意的是,新型经营主体是带动农民,不能与农民争地,把他们挤出农业。“从全国看,目前新型经营主体总量已达290万家,土地流转面积占到35%左右。土地流转整体上是件好事,但要坚持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能靠行政手段干预流转。”李国祥说,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土地入股等不同经营模式各有所长,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还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怎么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避免“另起炉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今后更舍得投入了。家庭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最适应农业自身规律。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传递出明确信号,创新经营体系不是另起炉灶,农户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不能变。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但农业规模不单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农民老龄化并不可怕,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一样可以提高农业效率,迈向现代化。
家庭经营是极有生命力的农业组织形式。李国祥指出,家庭经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迈向现代化:一是生产要素融入,农户把土地流转、入股,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活动;二是农户土地不流转,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参与现代农业;三是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在各地经营体系创新很多,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新形式。
当前一些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流转土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这种现象值得注意。现实中很多公司种地是赔钱的,有的公司经营不下去“跑路”,损害农民利益。政府要鼓励支持工商资本把重点放在产前产后领域,尤其是产后,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在二产、三产方面发挥更大优势,提高农业附加值。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