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人数达到82万人次,线上观展点击量达5100万人次。展会期间达成经贸合作项目共26项,意向性签约金额105.2亿元,现场意向性签约金额7亿元,现场交易额达到2.6亿元,线上交易额766.54万元......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开幕。人民网 李思玥摄
9月15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述“农博会”)落下帷幕。这次农博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让人回味非常——
本届展会有1500余家企业参展,吸引全省100多家“吉字号”企业参展参会;辽宁、广西、天津、南昌、长沙、昆明等地应邀参展;组织263家农产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展,共42大类、600余种、3000多个名优特农产品进行集中展销。展会期间,成功举办了7场大型推介洽谈活动。
如果说,2000年首届农博会的举办,在吉林大地插下了第一株“农业现代化”的秧苗,如今,“农业现代化的”的根系已经厚植在吉林的黑土地上,正待结出硕果累累的果实。
科技兴农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家点点手机就能对自家田地实现灌溉和监测。”“农用拖拉机不用人开,自己就能种地、收割。”“蔬菜也有‘身份证’了,身价也上涨了。”农博会期间,来到展区观摩新品种、学习新技术的农民不禁感叹,“科技给现代农业带来的变化竟然如此神奇。”
辣椒、茄子、黄瓜基质栽培区。人民网 李思玥摄
盐碱地改良的智能灌溉、联动5G的农业数字平台、数字模型化的种植技术……在长春农博园3号智慧农业展厅里,数字化和智慧化的现代农业模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型养料,让土地肥沃可持续的同时,将数字农业与农田有机结合。
农业装备展区内,一家玉米播种机生产企业的展台前,一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吸引了不少农民驻足。企业工作人员李博文介绍,这台播种机耕作时能实时统计播种面积,种子出现漏播时还能报警提醒,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农业装备展区。人民网 李思玥摄
水稻育苗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无人植保机.....农业装备展区汇集了国内外知名农机品牌产品,全面展示了农机发展先进成果,为吉林省农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据统计,农业装备展区现场成交额达到4500余万元。这些新技术,新亮点为实现农业机械化乃至农业现代化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智能溯源系统让瓜果蔬菜有了“身份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标准化示范让农产品有了根本保证。植物工厂、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潮汐灌溉、温室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让农民目不暇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魅力。
特色展农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9月11日一大早,市民许先生就来到农博园,直接走进国内名优产品展厅采购“吉字号”农产品,“趁农博会举办,想多尝试下咱们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品质好自不必说,家跟前就能买到很方便。”
国内名优产品展厅。人民网 李思玥摄
本届农博会荟萃了来自省内各地的名优农产品、地标性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越来越多的“吉字号”农产品强势出击,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今年在畜牧业展区,“肉牛”的展位较往年要热闹许多,西门塔尔牛、安妮牛等展位依次排开供农户选择。农户李大爷一直从事肉牛的养殖,这次来农博会是专门来了解有关肉牛品种、养殖和经营等问题的。“养牛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今天来这真是来对了,学到了很多养牛的学问。”李大爷用一上午的时间在肉牛展位前走走停停,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据介绍,今年精品畜牧业展主要突出肉牛产业发展、无抗养殖技术、畜牧业新技术及产品推介和展示。不仅如此,展区内还设立专家咨询处,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专家,主要对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状况、肉牛产业优势、无抗养殖技术,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养殖业生产安全、畜禽产品质量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说到吉林农业,不得不展示的就是东北特有黑土地。在农博园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和逐梦吉林主题展厅里,吉林省30处土地样本向游客和农民展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性耕作的知识。在逐梦吉林主题展厅里,缩小版的“梨树模式”还原了耕种场景,5管黑土样本在梨树模式小品旁,引来众多参观者。
“建党百年”主题展厅。人民网 李思玥摄
“乡村振兴”不单单是农业产业振兴,也是乡村精神面貌的振兴。本届农博会设置了“建党百年”主题展厅。通过“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伟大变革”“农业发展”等板块内容,以场景化、沉浸式体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和精彩瞬间。同时还开设了逐梦吉林主题展,划分“吉林红色革命史”“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振兴”等板块,展现了建党百年来,吉林省各行各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及傲人业绩。表达了勤劳质朴、开拓进取的吉林人对家乡这片热土的挚爱,表达了天南地北吉林人对加快吉林乡村振兴、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美好愿景。
“云”上助农 畅通农产品云上交易平台
“真没想到我们的产品在‘农博云商城’上线能销售的这么好,这个平台太好了。”一家大米企业的负责人高兴地说。这都得益于“10+365”一站式农博展示交易服务平台的创建,据介绍,长春农博园从2020年开始,积极着手展会交易功能提升,以建设“一个平台、十个中心”为目标,“一个平台”即东北亚农产品交易平台,“十个中心”即商品定价中心、会展运营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商品信息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质量追溯中心、种植基地管理中心和生产加工中心,并按照时间节点分为“‘10+365’一站式农博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农博信息集成平台、农博大数据平台、东北亚农产品交易平台”四个阶段进行平台建设。
“农博云商城”网络页面。资料图片
在此基础之上,本届展会进入农博信息集成平台建设阶段,积极收集整合吉林省农产品资源信息,陆续丰富在线商家,组织产品上线,通过创建“国际进口商品”和“农博20届名优商品”两个云上贸易专区,开通在线金融支付系统,完善了服务板块和线上农博,并打造了商品与企业的信息对称匹配功能,实现一次参展、线上线下双平台交易,打造在线交易常态化运营。
“服务三农”网络页面。资料图片
除此之外还增设线上咨询服务板块,进一步完善线上“服务三农”板块,创建“农技咨询”专区,搭建在线农技交流服务平台,邀请省内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在线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强化线上观展体验功能,设置VR云逛农博、云上购物、云上咨询、云上购票等一站式服务,在线上了解展会的各种精彩和热点,同时智能导览功能结合专业的语音和文字注解,激发观众线下游园兴趣,实现线上“云”展示、线下“实”体验。
据统计,“10+365”一站式网上展会交易服务平台入驻企业678家,上线产品近4000个,平台首次开通金融支付系统,在线成交3400单,实现交易额110万元。
强化服务 为全方位展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本届展会已经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本届农博会办展压力更大,除了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安全办展两方面的考验,9月9日极端天气的突然到来,也给展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据长春气象部门信息,当时农博园内伴随着倾盆暴雨,瞬时风力达到12级。暴雨过后,450人的保洁队伍连夜清理断枝落叶,连续奋战12个小时,将7个检票口闸机重新布线、检修、恢复,拆除、搭建临时棚11个,将受潮的地插全部用吹风机吹干……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农博会在短暂闭馆半天后,第二天正常开馆,保障了展会顺利进行。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安全办展方面,农博会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和专家工作组,制订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了疫情防控专题培训及应急演练,配备了防护口罩、测温枪、防护服等防疫物资。
各检票口作为农博会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卫健、武警、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900余人严防严守,做到排查必做、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消毒必做、突发必处;公交增设停车站点,轻轨地铁增加运力投入,直通车、摆渡车直达游客服务中心;公安、武警、消防、城管、保安、市场监管、环卫保洁等部门及专业团队近千人各司其职,合力保障展会有序进行;应急、水务、电力、民政、信访、会展办等部门和单位也都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做好农博会现场管理服务。
应广大农民和市民要求,经长春市政府研究,本届农博会闭幕后,长春农博园休整3天,从9月19日(星期日)起室外展区继续向广大农民和市民开放至十月中旬,每天运营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4:00。2022年春节期间,长春农博园还将继续承办第十二届吉林冬季农业博览会。
继往开来 探索农业展会办展新路径
办会是为了发展。本次盛会的成果,即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事项、产业项目,即将转化为推动吉林改革发展的实绩实效。今年的农博会,更是在农业现代化也乡村振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搭建了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将围绕提升展示展销、经贸交流水平,提高招商招展层次质量,组织内涵丰富的经贸交流活动和高层次、高水平的论坛峰会,努力提升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和专业化水平;围绕增强展会交易功能,集中力量打造“吉林北方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围绕发挥展会示范引领作用,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示范推广,让农博会的科技成果在黑土地上开花生根结果;围绕提升品牌推介功能,借助长春农博会国家级展会的平台窗口,扩大吉林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加快吉林农业走出去步伐;围绕提高展会的文化惠民功能,突出“农民的节日”这个主题,继续办好农民群众参与度高的文体活动,真正让农民群众参与到展会活动中,成为展会主体;围绕安全有序办展要求,探索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切实把长春农博会打造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的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不断提高长春农博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