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在宁夏鸽子山遗址发现了数量巨大、造型多样的诸如磨盘、磨棒之类的对植物种子进行加工的磨器。这在某种程度上揭开了距今1.2万年到1万年之间,这一地区远古先民在原始农业萌生期的生产图景。
以往研究者认为,年平均温度在12.75℃至15.25℃范围之外的区域,不会存在大量的食物生产和加工活动,而鸽子山地区发掘得到了大量猪毛菜、蒿属、小麦族等可食性的炭化草类植物种子,这里年平均温度远低于该范围,刷新了人类当前的认知。鸽子山发掘出的数个结构性火塘,弥补了中国考古领域在距今1万年到4800年或8300年这一阶段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文化演化认识的缺失。火塘是一种相对难以完整保存的遗迹,像鸽子山如此完整和大规模火塘的发现,在世界旧石器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而鸽子山出土的数万件烧石也是同期遗址中数量最多的,这更表明多种用火方式在这里已经成为古人类成熟的生存方略。
发掘出的直径1.2毫米串珠,其内孔与自动铅笔的铅笔芯一样细,即使在今天,使用精密车床来加工如此细小的工艺品也是一件难事,展示了古人类高超的工艺和精致的审美能力,也刷新了人类的认知。(王建宏/文 据2017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