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贵港市港北区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37万亩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5万吨左右;建成农业合作社616家,涉农龙头企业达36家;建成各级农业示范园区(点)137个,累计认定富硒农产品20个;荣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称号……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港北区以现代示范园区为抓手、以农业科技力量为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村综合改革,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粮食安全生产有保障。该区始终抓紧抓实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强化粮食生产责任制考核,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将粮食种植任务分解到乡镇、村屯、地块,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确保“十三五”期间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37万亩左右,粮食产量在15万吨左右,粮食生产实现“五连丰”。 2020年,该区粮食种植面积37.5万亩,同比增长2.22%;粮食产量14.63万吨,同比增长2.02%。

现代渔牧业发展有提升。该区重点推广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开展现代生态养殖改造、认证,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生猪、瑶山鸡、小龙虾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广渔业循环“跑道养鱼”,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该区通过自治区畜禽现代生态养殖认证的规模场达60家,认证比例由2016年的15.6%上升到目前的93.5%。2020年,该区出栏生猪同比增长6.96%;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6.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有实效。该区通过行政推动、市场驱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服务促动等措施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增效向提质增效变革。五年来,建成各级农业示范园区(点)137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县级6个、乡级16个、村级113个。同时依托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发展“以优质稻种植为主导产业、以果蔬种植为辅助产业”的富硒产业,累计认定富硒农产品20个,富硒农业渐成气候。

农村深化改革有成果。该区出台了《港北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方案》《港北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等方案,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77456户,颁证率达97.76%,农村资产清产核资率先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成运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有新突破。该区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培育主体,大力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616家,家庭农场累计发展到251家,涉农龙头企业达到36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58个,其中纳入名录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2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37.8万亩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了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产业扶贫带富有成效。依托产业优势和市场导向,把优质稻、鸡、花生大豆、叶菜类、百香果、牛、柑橘列为“5+2”特色扶贫产业,配套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大力推进贫困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致富渠道。仅2020年,该区发放以奖代补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惠及4999户脱贫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78%以上。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提高。该区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为重点,不断提升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从以前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推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高效发展。截至2020年底,该区共拥有各类主要农业机械达95171台(套),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超过79%,荣获广西首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称号。